精選文章
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
賺搞
【客家新釋】葉國居/賺搞 2021-06-08 聯合報副刊
在客家庄,一個行業的消失與沒落,經常是無聲無息的,如同被掩埋在深處的記憶,在回首瞬間方才猛然想起。今年秋日午後,在桃園觀音老家禾埕,一根雞毛隨風騰空直上,像是老式灶頭升起的炊煙直翳天庭,旋即消失在視線裡。我的耳畔莫名傳來棗婆的大嗓門,她拉長喉嚨放聲大喊,收毛囉。
棗婆人不老,但死的早,她是客家庄早年唯一的收毛婆,專收購鵝毛、雞毛和鴨毛,價格以隻計。鵝毛可入藥或製成羽絨,價格最昂;鴨毛能製被造衣,價格次之;雞毛只可以做撢子,毛價最賤。俗話中的「千里送鵝毛,禮輕情意重」,我從小就覺得,第一個說出此話的人太沒行情,壓根兒不知客家庄鵝毛價值不菲。棗婆就不一樣了,她的手不但識貨,又會算數,年節家家戶戶殺鵝雞鴨,在成堆的羽毛中,她只要用手抓抓掂掂,就知數量多寡。賣方休想以少報多或濫竽充數,訛詐她的錢。
收毛婆既然這麼精明,根本佔不到她的便宜,但小孩們卻很喜歡她。她出門行頭簡單,一雙腳踏遍庄頭庄尾,一個大布袋馱肩頭,循著窄仄的牛車路,踏上瘦巴巴的田埂,或涉茄苳溪而過,路徑不一,但帶給小孩們是無限的希望。她為學童開闢一條生財之道,可憑藉自己的努力賺取零花錢。她只收購學童拾撿零散的雞鴨鵝毛,既是零散,便很難成隻,這個時候棗婆整個人就變笨了,屢屢讓自己吃了悶虧。我經常和她做交易,覺得她佛心來著,根本就是一個故意讓小孩高興的人。
雞鴨鵝愛耍個性,鬧脾氣,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,搞得遍體麟傷,羽毛落地,小孩們漁翁得利。在竹林間、傍溪地,隨地可見落羽之縱,只要不辭辛勞,一根一根拾撿如同收拾殘局,便可積少成多。可是,明明好事一樁,事情演變到最後卻不如預期。有一陣子見學童無厘頭的追趕著雞鴨鵝,肇致渠等狼狽亂竄,毛落紛飛。又過一陣子,牠們變得其貌不揚,特別是原本較為紳士的鵝,不知怎麼搞的,變成不修邊幅的老禿頭。好事者追根究柢,探求真相,方才發現小孩們活拔鵝毛的駭人事件。我親眼目睹過一隻鵝,被卡在竹縫間動彈不得,氣喘吁吁,其狀甚慘,羽毛稀稀落落,肯定遭到毒手。
這件事傳到收毛婆的耳裡,她自然心疼,昭告小孩們,凡以不人道手法取毛者,爾後一概不予收購,此事件方才慢慢平息。後來幾年,村里專業養雞、鴨、鵝場如雨後春筍,大盤商向屠宰場統一收購毛料便宜省事,像收毛婆這樣單兵作業的方式,早不符合經濟效益。但是收毛婆仍然沒有放棄,她步履恰恰,依舊東北西南到每戶農家收購,給認真的小孩一個甜蜜的希望。她死去前幾年,村裡還有許多不知情者,以為她這麼認真堅持,可以賺取豐厚利潤。其實不然,若是有厚利可圖,鄰近村莊類此行業,怎麼會早就銷聲匿跡了呢!
「棗婆,毋好恁辛苦啦!」村里有婦人這樣忠告收毛婆,別這樣辛苦啦!
「賺搞啦!」收毛婆如是說。
賺搞,客家話,意思是說只賺到玩的。搞,玩也。言下之意,沒賺錢,只賺到玩玩的機會,也就是成語中的「徒勞無功」。年輕時,我總是想著,怎麼會有人這麼笨,花心費力,走到鐵腿,做到兩手空空。如今我深刻體會到棗婆的苦心,在貧窮年代她帶給小孩甜蜜,她也教導那一輩的小孩,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。賺搞,其實她客氣了,高山流水的德行,是多麼不容易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